电话: 13805793878 微信同号
传真:0571--85173752
Email:1018772286@qq.comu
公司:晓乐策划联盟机构
地址:杭州市下城区胭脂新村1幢1号207室 杭报集团新闻大楼北侧
更新时间:2018年08月29日 15时08分36秒|发布者:晓乐|点击次数:2208
点评《大茂兰国家公园概念规划》初稿
原文:《大茂兰国家公园概念规划》
总体概念规划
功能结构
“两心”:大茂兰旅游服务中心、喀斯特旅游 体验中心 大茂兰旅游服务中心——以茂兰镇为核心,完 善旅游交通集散功能,强化住宿餐饮、休闲娱 乐、文化体验等服务功能。 咯斯特旅游体验中心——以洞塘旅游服务区为 基底,以喀斯特地貌科普教育、观光游览等为 中心。
“两带”:大茂兰喀斯特旅游带、茂兰喀斯特 森林峰丛洼地生态景观带 大茂兰喀斯特旅游带——以省道、县乡道路网 为骨架,串联区域内重要景点,实现互观、互 动、互赏。 兰喀斯特森林峰丛洼地生态景观带——以喀斯 特地貌为核心,穿插梅林、兰苑、竹径、菊坡 景观,形成生态景观带。
“五区”:茂兰绿色旅游区、大茂兰喀斯特风 貌旅游区、三岔河原生态山水旅游区、黎明关 民族风情旅游区、茂兰锥状喀斯特森林生态保 护区
点评一:
遵照国家公园有关标准规范(国家发改委支持认可引导示范的云南省地方标准等),我方概规功能分区应作以下重大调整和纠正:
1、第一張图首先应划分4大功能区块,即:严格保护区、生态保育区、游憩展示区、传统利用区。 例如:
严格保护区-----相当于茂生规、保规的核心区
生态保育区-----相当于茂生规、保规的缓冲区
游憩展示区-----相当于茂生规、保规的实验区(三岔河、板寨、尧所、凉水井等)
传统利用区-----相当于茂生规、保规的外围区(洞塘、立化、永康、翁昂等)
2、第二张详图,在上述4大区控制范围内,再按喀斯特森林保护、喀斯特森林科研、喀斯特森林科普教育、喀斯特森林生态旅游、民族村寨发展、重点集镇(社区)发展分若干片。
以黎明关乡域为例:
喀斯特森林保护片----------该乡划给茂兰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的地块(村域)。
喀斯特森林科研片----------凉水井科普基地、坡报原始森林考察路线等(实验区)。
喀斯特森林教育片----------珍稀植物馆、动物资源馆等。板寨红色旅游点等。
森林生态休闲旅游片------尧古、坡报天台,板寨、洞塘、甲纠、堡上、尧所等。
民族村寨发展片-------------尧古布依村、布艺宫,拉桥水寨、水艺宫,董倒部落等。
重点集镇发展片-------------翁昂民族风情小镇,洞塘美食休闲小镇、板寨康养小镇。
综合服务区(站)----------以洞塘、翁昂、板寨、巴格旅游服务中心为主体,增加科研、科考、综合监测、科普宣教、社区服务、便民咨询、医卫急救、电商等功能(依托云网)。
点评二:
如仍按《大茂兰旅游发展概念规划》划分若干功能区,建议作如下调整(见红字部分),更确切、现实、接地气:
两心、两带、五区
“两心”:大茂兰东部旅游服务中心、大茂兰中西部旅游服务中心(副中心)、
大茂兰东部旅游服务中心(中西部地区即永康、翁昂、洞塘乡镇,均邻近县城、机场、小七孔、高铁等。不必前往茂兰镇集散。全区700多平方公里仅茂兰镇一个旅服中心欠科学,亦不经济、便利)—以茂兰镇(新茂兰休闲小镇)为核心,完 善大茂兰东部旅游交通集散功能,强化住宿餐饮、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等服务功能。
大茂兰中西部旅游服务中心(副中心)——以洞塘旅游服务区为 基底,以喀斯特地貌科普教育、民族风情旅游、山地运动休闲等为 中心,辐射翁昂乡、永康乡、甲纠、板寨、尧古、坡报等地,完善自驾游基地、汽车房车露营基地、山地运动、体育旅游、森林康养、养老旅居等咨询服务功能。
“两带”:大茂兰山地休闲旅游带、茂兰喀斯特 森林峰丛洼地生态景观带
茂兰喀斯特森林旅游带?
(改称:大茂兰山地休闲旅游带。该名称用于蓝色飘带处!)
——以省道、州道、县道交通干线为骨架,串联规划区域内重要景区景点,实现互观、互 动、互赏。(改名说明:蓝色飘带沿线以山地、坡地、田地为主,沿途有10多万亩荒山荒坡[政府鼓励山民种植青梅等增收脱贫],远离喀斯特原始森林,亦缺喀斯特森林特色景观景点)
文字调整:
大茂兰山地休闲旅游带
-------以大茂兰中西部山地田园风光为核心,以县纵向交通干线为骨架,自北向南串联规划区域内重要景区景点(喀斯特森林谷地、岩家洞穴、万亩梅园、洞塘集镇、山地乐园、甲纠天台、板寨田园风光等),实现资源共享、区域联动、农旅互旺。
茂兰喀斯特森林峰丛洼地生态景观带(此名称应移至红色飘带处!)
——以中国南方喀斯特典型地貌为核心(去过茂兰的人应知道:蓝色飘带沿线及两侧只能看到喀斯特山峰及谷地,看不到典型的、代表性的、有极高旅游观赏价值的“喀斯特地貌”。登高才能看到“峰丛洼地”(荔波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典型喀斯特地貌。),穿插梅林、兰苑(兰花园林应设在远离蓝色飘带5公里外的里根、洞旧、必几沿线,原规划“野兰谷”处。或与新茂兰休闲小镇、生态田园综合体配套设置兰园兰亭兰舍兰径等)、竹径(当地以梅林、水稻为主。竹径绿道应设在蓝色飘带东部20公里外立化村,在整治矿山旧址和沉陷区时大量种植,当地有植竹种蔗传统,己列入县十三五规划)、菊坡(菊花有药食赏三用,应与乡镇中药材产业园区和自驾车露营基地配套) 景观,形成生态景观带。(梅兰竹菊景观不必硬挤在一条蓝色纵贯线上,要因地制宜,契合县产业规划和乡村种植传统)。
茂兰喀斯特森林峰丛洼地生态景观带
---------以中国南方喀斯特典型地貌为核心,以省道、州道、县道(交通干线)为骨架,串联规划区域内重要景区景点(喀斯特森林、峡谷、洞穴、洼地、湖泊、暗河等),实现资源共享、区域联动、农旅互旺。
点评三:
关于“五区”的意见:
1、茂兰绿色旅游区---------仅用“绿色”概念标注旅游区太空泛模糊,基本业态不明晰。“绿色旅游区”概念仅适用于生态环保低碳节能的先进、示范景区(常用于荣誉称号)。不如改称:茂兰生态农业旅游区(茂兰镇域以农林牧业为主业,矿业、绿色加工业为辅业)
2、大茂兰喀斯特风貌旅游区-----国际上将喀斯特风貌分许多大类。此名并末突显茂兰当地生态、生境、休闲特色。不如取名茂兰喀斯特森林生态休闲旅游区。更确切、精准。易被各界游客认知和传播。
3、三岔河原生态山水旅游区
------------图中将茂兰河东的立化、尧明、洞腊一带矿区遗址、穷乡僻壤划入此区不当(此片区隶属茂兰镇),因为该区块标注“原生态山水”真难名符其实!多年无一人气景点,县府规划一直列入边贸工业物流区块。(待实地 考证)。
---------- 该图将区内原先唯一热火的“三岔河旅游区”部分精华景点(青龙潭、螃蟹沟、水中林等老景点,)划到上述“喀斯特风貌旅游区”(归属洞塘乡)。割裂了相关喀斯特林脉、水系、行政辖区、村寨林权等原生关系。
--------历来县总规均将巴格小镇一带作为茂兰河西的喀斯特森林生态休闲旅区的主入口区、旅游服务区、主要商住区和保护区内的生态移民安置区。
--------漳江实业(甲方)在原三岔河旅游区范围投入巨资多年、竭力打造、多次申办4A景区。故将洞塘乡域的“三岔河”3字(己运营多年,颇具品牌价值了)归属茂兰镇域(茂兰河东部山区),有关主管部门及投资开发商均不会接受的!
建议:划区应掌握以茂兰河东、河西以及S414公路东侧、西侧为地界!
4、黎明关 民族风情旅游区-----------------适当!
5、茂兰锥状喀斯特森林生态保 护区-----适当!
晓乐 2018.2.20
copyright ©2012 晓乐策划联盟机构 文化旅游策划专家 杭州市下城区胭脂新村1幢1号207室 杭报集团新闻大楼北侧 后台管理